以工匠精神做产品 / 以生产管理做企业
一、核心结构层(普遍存在)
-
工作钢管(内管)
- 负责输送高温蒸汽或其他介质,材质通常为10号钢、20号钢或Q235B无缝钢管(执行标准GB/T8163-2008)。
- 需承受高温高压(设计温度≤350℃,工作压力≤1.6-2.5MPa)。
-
保温层
- 包裹在工作钢管外,减少热量损失。结构复杂且分层设计:
-
无机硬质保温层(如硅酸钙瓦、高温玻璃棉):耐高温(可达650℃),防止有机材料炭化。
-
反射层(铝箔玻纤布):反射辐射热,隔绝热量传递。
-
减阻层/空气层:允许工作钢管热胀冷缩自由滑动。
-
有机保温层(如聚氨酯泡沫):辅助保温,保持外护管表面常温。
- 保温材料需分层错缝包扎,每层用铝箔玻纤布包裹,接口重叠≥100mm并用不锈钢扎带固定。
-
外护钢管(钢套管)
- 保护保温层免受地下水侵蚀和机械损伤,材质多为Q235B螺旋焊缝钢管(执行标准SY/T5037-2018)。
- 承受外部荷载,支撑工作管。
二、辅助功能层(根据设计变化)
-
防腐层
- 外护钢管外壁采用防腐处理,方式包括:
- 环氧煤沥青(三布五油)
- 3层PE防腐
-
聚脲涂层或玻璃钢缠绕
- 内工作钢管可能喷涂防锈漆。
-
滑动导向结构
-
滚动导向管托/滑动支架:安装在工作钢管与外护管之间,允许热位移,避免保温层损坏。
-
不锈钢紧固带:固定保温材料并引导滑动。
-
-
防水与排潮设计
- 三道防水墙:聚氨酯泡沫 + 钢外护管 + 玻璃钢层,防止地下水渗入。
- 排潮通道:保温层透气性设计(如双层错缝包扎的玻璃棉),遇水时可通蒸汽烘干,恢复性能。
三、特殊结构变体
-
复合保温层:如"二氧化硅气凝胶毡+玻璃棉"、"硅酸铝真丝毯+高温玻璃棉+反射层",提升绝热效率。
-
内固定支座:内置推力传递机构,替代传统混凝土支墩。
-
防雨罩:工作管出地处填充保温材料,防雨水侵入。
四、设计特点与矛盾点
-
优势:
- 无需地沟,减少土方工程量90%,寿命可达30年。
- 排潮机制确保即便进水也不影响长期性能。
-
矛盾点:
- 保温材料差异:强调"二氧化硅气凝胶+玻璃棉",则用"硅酸钙瓦+聚氨酯泡沫",反映设计灵活性。
- 适用温度上限:多数证据支持≤350℃,但提到可达450℃,可能针对特殊工况。
- 外护管材质:多数为钢管,但提到可选玻璃钢外护管。
结论:钢套钢蒸汽保温管是以"工作钢管-复合保温层-外护钢管"为基础的多层结构,通过滑动设计、分层保温和防水排潮机制适应高温直埋需求。具体材料组合(如保温层类型、防腐方式)需根据工程参数(温度、压力、环境)优化选择。